炎帝神农氏是中国药学的始祖,他是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第一个遍尝百草研究药学的人,他对药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后代的用药经验都被写进了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赐樱桃诗》云:"汉家旧种明光殿,炎帝还书《本草经》。"就清楚地说明了炎帝神农氏和《神农本草经》的关系。
关于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研究药物的记载很多。如干宝《搜神记》云:"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罗泌《路史》云:炎帝神农氏"磨唇鞭茇,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郑樵《通志》云:"民有疾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
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掌握了不少药物的性能和功用。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演进,医药知识与经验也愈见丰富,特别是文字产生之后,记录和传播这些知识的方式也就由最初的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了,于是便产生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不是一个时代和少数人的手笔,而是若干时代、若干人对于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以及后代人们所掌握的药物学知识的集大成之作。
转贴
(蓝宁按:《蓝氏族谱》记载,3世祖孝基公编本草医书,时值黄帝时代,文字已发明,因此撰本草医书是完全可能的。而从族谱记载中也可见,此本草医书一直在蓝氏后世中流传。)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同时也产生了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黄帝创制《内经》等中医药学的文明史。
中医药学的创始和发展,首先应归功于人类祖先神农氏炎帝,他在生活实践发现了原始中医药的作用。那时人类在寻找食物时还分不清哪些是有毒与无毒,经过反复尝试后才发现,有些动物、植物、矿物,人们吃了后会发生头晕、麻木、昏迷、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现象,与此同时识别出某些动物、植物、矿物会使伤痛之感减轻,甚或解除病痛之症。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积累,逐步识别了对各种疾病有功效的许多物种。
从中药本草学的发展看,由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有七十毒”。《本草古今论》载“本草之始仿于神农,药止三百六十品,此乃开天之圣人也,与天地为一体;实能探造化之精,穷万物之理,字字精确,非若后人推测而知之者。”又《医学渊源论》指出:“医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中草药专著,它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其中共收载药物365种,把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及功效等分类为三品。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历代医药学家都有新的丰富发展。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收载药物730种;在隋、唐、五代时的《新修本草》即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收载药物852种;在明代时期的《本草纲目》即世界上著名的医药文献,共收载药物1892种。作为后人,我们应把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健康、和谐、长寿做出贡献,使祖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李德纯)
1世祖昌奇公修始祖神农之业,教稼穑,作药方,分内外男妇小儿科。是为医家鼻祖。3世祖孝基公编本草医书,传至后代。26世祖贞公守渤海时,按仪公(19世祖)方书给药,疗民间疾疠,人呼为护生爷。43世祖肇祥公取农经本草,编次成简,授三子曰:农经教耕,本草疗病,其世守弗替可也。
由此可见,农医一直在蓝氏后裔中流传,至43世祖肇祥公(殷商)。蓝氏后裔因为此而骄傲!
蓝荣昊(2007-10-21).